世界首颗,顺利入轨!突破多项关键技术,哪里需要看哪里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时间:2023-08-22 13:23:41

据央视财经,国家航天局 8 月 21 日发布消息,世界首颗高轨合成孔径雷达卫星——陆地探测四号 01 星,于近日顺利进入工作轨道。


【资料图】

图片来源:央视财经

陆地探测四号 01 星 8 月 13 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托举升空,发射后顺利进入预定的转移轨道。

国家航天局对地观测与数据中心工程副总设计师 孟令杰:经过 4 次变轨,现在已经准确进入预定轨道,然后把它上边大型的环形的合成孔径雷达天线展开,这是一个很关键的动作,展开以后才能开展下一步非常详细的在轨测试工作,等在轨测试完全完成以后,这颗星才能使用。

图片来源:央视财经

据了解,这颗卫星是世界首颗高轨合成孔径雷达卫星,创新突破多项关键技术。据新华社,陆地探测四号 01 星工程研制中,首次创新提出了大口径环形反射面天线加相控阵馈源方案并实现工程化,同时带动了相关基础理论、系统设计和精密制造等方面技术进步。该星可服务防灾减灾及地震监测、国土资源勘查及海洋、水利、气象、农业、环保、林业等行业应用需求,是我国目前行业用户最多的遥感卫星。未来投入使用后,将进一步完善我国天基灾害监测体系,丰富我国重点区域观测手段,全面提升我国防灾减灾救灾综合水平。

作为世界首颗进入工程实施阶段的高轨 SAR 卫星," 减灾卫士 " 陆地探测四号 01 星兼具看得广、看得细、盯着看、看得快等多项技能,将进一步完善中国天基灾害监测体系,对全面提升中国防灾减灾救灾综合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据中国新闻网,据了解,SAR 通过向地面发射电磁波、接收地面回波来探测地面情况,工作时不受光照、天气条件限制,是极端天气条件下观测的 " 一把好手 "。自 20 世纪七八十年代起,多国先后研制发射 SAR 卫星,用于灾害监测等领域。但是,目前国际上 SAR 卫星都运行于低轨,卫星过境时间短、重访周期长、观测范围小,难以满足应急、抢险和救灾的时效性需求。

面对 SAR 高轨成像难题,研制团队实现了精密定轨技术跨代。陆地探测四号 01 星若要成像,必须知道成像时的轨道位置。由于高轨卫星比导航卫星所处轨道高,只能 " 捡 " 地球另一侧导航卫星 " 漏过来 " 的信号,但这种信号十分微弱,常用的定轨方法精度只能达到百米左右,远不能满足 " 减灾卫士 " 的成像需求。

为此,研制团队耗费 4 年时间提高天线接收能力,开发针对微弱信号的捕获算法,提出 " 导航卫星 + 地面测距 " 定轨方案,并配备误差校正手段,最终将定轨精度由百米提升至米级。

除了看得广、看得细、盯着看,陆地探测四号 01 星还能做到看得快,统筹兼顾多地灾情,其应急模式可以支撑多地灾害同时发生情况下的监测需求。比如,当南北方同时发生灾害时,研制团队可以将卫星高轨道优势和强机动能力进行强强联合,通过高精准的快速指向调整,让卫星可以 " 左右兼顾 "、哪里需要看哪里。

每日经济新闻综合新华社、央视财经、中国新闻网

封面图片来源:央视财经

每日经济新闻

标签:

图文推荐

热门文字

标签

精彩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