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事事靠颜值的时代,书法欣赏,美与丑依旧不能作为标准

来源:个人图书馆-艺素简时间:2023-08-06 15:09:04

近来由“云冈杯”引发的一系列公案甚嚣尘上,关于“美书”“丑书”的争论也没有定论。历来书画的评论关键点都在“神采”“气韵”上,古人从没有以字形的美丑为根据评判过书法。甚至还以流美的外形为习气,被书画家所不齿。

我们这个年代是以颜值论高低的,同一个浓妆艳抹的女人,有人喜欢,有人不喜欢;有人觉得美得不可方物,有人觉得丑得矫揉造作。这在大众当中是没有标准的,如果还按古时的审美标准来判断,当然又与当今的实际不相符。

兰亭序的书卷气


(资料图片)

书画也是自古以来就有鉴赏标准的,南朝王僧虔提出“神采”两个字之前,他的祖上王羲之王羲之的老师们就已经用形象的比喻,来说明书法字的神采了。王羲之笔下那些“壮士佩剑”“妇女纤丽”“飞鸟空坠”“流水激石”,都是用来说明书法应有的“气”的。

王僧虔甚至提出神采比形质更重要,神采才是书法的妙道。从艺术产生的“成教化,助人伦”的初衷,也可以看出,不管是书法还是绘画,目的都是表达创作者的“意念”的,书法已经高于文字本身了。是被附加了一定意义的,因此更重视字面之外所传达的思想。也是因此,书法才有“散怀抱”的说法。

石鼓文的庙堂气

同样是南齐的谢赫,也提出了类似的书画评定的理论,“谢赫六法”的首条就是“气韵生动”。此后“气”之说。此后,至今作品所传达的内容才是作品的核心。

清朝的朱履贞在《书学捷要》中有个“书法六要”,这六要的第一个就是“气质”;第二是天资;第三是得法;第四是临摹;第五是用功;第六是识鉴。

张芝的凭虚欲仙

所谓“气质”,是人承天地禀赋,所特有的气象。而气质的多少优劣都是由贵贱不同体现出来的。我们今天也一样,夸美女有气质,会被人认可;只夸人家长得漂亮,有侮辱人之嫌。

书画最看重的是庙堂气、烟霞气、山林气和士气。庙堂气是王者之风,端庄、大度兼有文豪的气质。金石气其实就是庙堂气的一种,人们不理解那些人为什么写“丑书”,其实他们并不是要写得丑陋不堪。原本是想写出庙堂气的,结果写偏了,成了不伦不类的“丑书”。

蔡邕的烟霞气

烟霞气,是指仙气,它和山林气所代表的野逸之气,共同表达了神与仙的气质,代表了佛与道的思想。所谓的有“禅意”,也大概指这一类的作品,一般变幻缥缈,自然质朴,今人向往。

士气就是人们常说的书卷气,代表了儒家的思想气质。一般温和灵秀,洒脱疏美,彬彬有礼,君子之风。

石门颂的山林气

清代刘熙载的《艺概·书概》中也有对书法“气”的论述,“凡论书气,以士气为上。若妇气、兵气、村气、市气、匠气、腐气、伧气、徘气、江湖气、门客气、酒肉气、蔬笋气,皆士之弃也。”这些都是传统书画中不该有的气质。

我们常说继承传统要有选择地继承,在旧社会一贯的真理,放到今天可能就不太适用。齐白石被称作“俗气”正是源于他画了很多文人士大夫所不取的瓜果蔬菜,而有了蔬笋气和市气。但是在当今的新时代下,这些并没有影响到齐白石书画的传播和价格。

卫夫人的闺阁气

还有一点,现在也已经完全不同,刘熙载所说的“妇气”,也有人叫它“闺阁气”,在旧时那些士大夫眼里,是最不能有的。男权社会中,代表女子的都属于被唾弃的,所以那些阴柔之美是不被认可的。以至于自古以来都崇尚阳刚,崇尚力量,动辄就是刚劲有力之词。

在今天看来婀娜多姿的阴柔之美,也是一种实实在在的美。在唐以前,卫夫人的书法就被誉为“插花舞女”,这种美在今天是不是可以被赞扬了呢?

标签:

图文推荐

热门文字

标签

精彩赏析